• 驻村第一书记冯善龙:效法知青助脱贫 志在乡村谋振兴
    驻村工作干部小传
    冯善龙,男,汉族,中共党员,1984年2月出生,2008年参加工作,现任高新区投资促进和新经济局副局长。2019年5月任鄂尔多斯高新区派驻吉格斯太镇大红奎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

    民情日记
    “效法羲和驭天马,志在长空牧群星。”这是我的母校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歌的一句歌词,它激励着无数南航人为国之重器——航空航天飞行器,建功立业,书写青春的华丽篇章,同时也时刻激励着我,为国之大事贡献绵薄力量。2019年4月,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的感召下,根据组织的安排,我光荣的成为一名包联驻村第一书记。那一刻起我深感责任之重大,使命之光荣。

    一、梦想再大,也要有起飞的甲板——始于大红奎村

    一位老前辈曾告诉我,所有的工作首先要从“人”开始,认识人——走访入户便成了我驻村贯穿始终的头等要事,为了遍访全村858户常住户,53户贫困户,田间地头、街头巷尾,阴凉地、阳坡下都成了我“入户”的场所,跟村民的唠唠家常,聊聊收成,谈谈建议,让我以最快的速度对村情民情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历史遗留问题和未来可能遇到的问题有了初步的研判。

    为了方便服务广大群众,让农户认识驻村工作,了解驻村工作,我们驻村工作队还制作了《驻村工作队联系服务卡》,将驻村工作队的信息、联系方式和驻村工作的十项任务以卡片的形式广而告之,方便农户有困难,有好的建议能够第一时间联系到我们。

    二、目标再远,也要有最近的起点——助力脱贫攻坚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庄严承诺,更是驻村第一书记的使命与担当。

    我通过调研,确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着力点。一是始终坚持通过扶志与扶智相结合的办法,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让他们摒弃“等、靠、要”的思想,鼓励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开创自己的新生活。例如2016年建档立卡贫困户萨仁娜图拉,经测算2019年户人均收入可达到8.3万元,不仅实现稳定脱贫,还成为了致富能手,2019年7月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利用自身“牧家乐”餐厅为窗口,帮助贫困户、普通农户销售羊肉,提高农户收入,并承诺每年为一位贫困户捐助2000元。

    二是采取“扶强带贫”的模式,帮助种植大户发展壮大产业的同时,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让其通过参与生产、劳务输出等方式,既增收入又带技能,实现产业壮大和农户增收双赢。例如2019年,驻村工作队帮助村内西瓜种植大户向重庆一次销售西瓜6.4万斤,这是我村第一次组织长途运输销售西瓜,种植大户高兴地说:“重庆人民也吃上我们大红奎的西瓜啦!”但是,由于西瓜需要长途运输,需要对长途挂车搭建合适支架,避免西瓜互相挤压受损,并要摘取8分熟的西瓜,否则西瓜会烂在路上,造成经济损失。驻村工作队现场组织有经验的人员向贫困户传帮带,通过各方配合,最终运往重庆的西瓜无任何挤压受损,既提高种植大户发展西瓜种植的信心,又为贫困户提供了临时就业的机会,增加了收入,实现了双赢。

    三是对于部分因病,因缺少劳动力的贫困户,采取“一户一策”的措施,指导、帮助其发展适合的产业,解决实际的困难。例如,帮助因缺少必要生产资料的贫困户协调借用喷灌设备,帮助其完善生产资料;帮助有发展动力的贫困户新建羊圈,帮助其发展羊养殖业,提高羊羔的成活率;帮助因城市户无法落实村内土地的贫困户家庭平整5亩院前土地,种植苜蓿为羊群提供草料;帮助因长期生病住院无法下地行走的贫苦户提供轮椅,方便住院检查治疗等。

    三、行动再快,也要有扎实的脚印——助推乡村振兴

    乡村兴则国家兴,2000年我在义乌读高中,见识了浙江义乌“旧村改新村”的建设进程,那时义乌的新农村,家家都有小洋楼,户户都有小工厂,产业兴,人民富。那一刻,来自西部的我,深刻体会到一代伟人所说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现实,如今,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目标明确,阶段推进,更让我意识到新一代领导人的决心和信心。

    时间紧,任务重,说干就干,撸起袖子加油干。我通过与村两委的座谈和与村民沟通了解,决定先选择从村集体经济着手,打铁还需自身硬,村集体经济发展了,村民受益了,村两委才有话语权,号召大家一起干。经了解,我村有一片1400多亩集中连片土地,非常适合发展现代农业,但是因为缺少水电且分散在农户手中,一直闲置,无法耕种,本着“因地制宜,持续发展”原则,驻村工作队通过协调政府的扶贫资金和包联单位的专项帮扶资金,共计90余约万元,帮助村集体租下了该片土地十年的使用权,并为土地打井上电,协助与正时草业公司签订了10年的现代农业发展合同,合同约定,正时草业公司除按照每亩300元的价格支付土地租金以外,还拿出利润的10%的与村民共享红利。村集体经济仅此一项,连续十年、每年的经营性收入均在40万元左右。

    有了经济基础,驻村工作队便开始帮助村集体谋划新的产业。大红奎村地处黄河几子弯,多数土地曾为黄河古航道,土地肥沃,当地盛产的“打瓦壕”糜米,曾在十几年前作为区域品牌畅销呼包鄂。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村两委以注册的村集体公司为载体,示范种植了170亩打瓦壕糜米,带动贫困户和农户种植了近400亩打瓦壕糜米,驻村工作队帮助重新注册了“打瓦壕”商标,设计和制作了“打瓦壕”糜米包装,并依托包联单位高新区云集众多电商企业的优势,将“打瓦壕”糜米上行到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截至目前,“打瓦壕”糜米线上线下销售20余万元。

    嘎查村概况

    大红奎村辖19个社,1231户,总人口3656人,常住858户,人口2464人。土地总面积40.3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300亩,其中水地18600亩,旱地7120亩、盐碱地6580亩。以井灌和柳沟河水灌溉为主。有高压线路27公里,低压线路52公里,变压器40台,机电井540多眼。砂石路8公里。硬化路面27公里。2016年至今,共有贫困户44户115人,经过帮扶已全部脱贫。2019年无新识别贫困户。

    感言

    永远不老的是青春,永远不朽的是精神,永远燃烧的是激情,我愿用多彩的青春,感悟知青精神,满怀激情振兴乡村、致富乡亲,用心做一名投身扎在田间地头、问题解在紧要关头,暖心服务在农民心头的第一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