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与“高新”共成长丨内蒙古京润矿安科技有限公司:破茧成蝶振翅飞
    开栏语
    春启新程,奋进正当时!为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即日起,“高新区发布”微信公众号将推出《我与“高新”共成长》专栏,以“讲好高新故事”为主题,深度介绍高新区在科技成果转化、创新示范带动、人才引育培育等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绩。
    今天推出第一期
    《内蒙古京润矿安科技有限公司:破茧成蝶振翅飞》
    科技创新浪潮奔涌,内蒙古京润矿安科技有限公司于新材料产业领域 “追风逐日”,绘就万象更新的蓬勃画卷。
    自成立以来,京润矿安佳绩频传:2021年12月获得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22年12月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23年7月被认定为自治区级创新型中小企业、2024年7月获得“呼包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科技支撑项目”600万元科研资金、2024年7月获得2024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点滴涓流,盈科而进。在步入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内蒙古京润矿安科技有限公司的华丽蜕变,既是破茧成蝶之变,更是水到渠成之变,这一路的奔跑与付出、收获与成长,凝结着高新区干部和企业员工积跬步以至千里的每一分努力。
    在内蒙古京润矿安科技有限公司,我们见到了企业负责人王新宇,谈及企业的发展历程,她如数家珍:“公司于2019年被成功引进,2020年6月在高新区‘安家落户’,立志在行业内干出一番大事业!”京润矿安是针对煤矿的瓦斯、煤尘、水、火和顶板灾害等五大灾害防治技术及材料研发、生产、销售、施工于一体的专业化高新技术企业,现有员工62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博士3人,硕士5人,专业技术人员26人。
    “当初选择高新区,是被这里优良的营商环境、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淳朴的民风深深吸引。” 王新宇坦言,在申请 “呼包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科技支撑项目” 科研资金过程中,高新区科技人才局工作人员主动作为,多次上门服务,详细解读政策,精心辅导申报,助力企业健全完善申报材料,最终成功获批 600 万经费,以 “真金白银” 激活企业 “创新引擎”。同时,高新区发展规划局工作人员精准发力,深入挖掘企业在 “专业化、特色化、精细化、新颖化” 方面的独特优势,积极向上申报,2022 年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后,顺利享受到所得税税率15%和先进制造业进项额5%的优惠政策,极大地减轻了企业负担,提升了发展效能。
    创新并非“独角戏”, 而是一场多方协同的“大合唱”。为了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积极性,高新区各部门工作人员“放下架子、俯下身子、迈开步子”,为企业“科技创新”搭建舞台、提供支持。
    “资金周转顺畅了,我们才有底气放开手脚,改造升级、创新研发、扩大生产。” 王新宇感慨道。
    得益于各方助力,企业“如虎添翼”,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一路飞驰。
    近年来,企业在新材料产品研发和生产中均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以环保塑性高性能煤矿喷涂堵漏风用聚氨酯材料为例,氧指数从国家标准28通过近几年研发创新企业自主研发达到34,发泡倍数从原来的10倍通过近几年企业自主研发现在达到25倍,从国家标准最高反应温度120°下降到现在最高反应温度95°。产品迭代升级、工艺持续优化、模式不断创新,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产业革新成效显著,这一系列成果让企业信心满满。
    截至目前,企业已申请发明专利7项,授权1项;实用新型授权专利18项;软著6项;核心期刊论文3篇。
    创新成果不能停留于“实验室”,而要运用于“生产线”;科技发明不能存放于“书架”,而要走上“货架”。新年伊始,针对煤矿井下防灭火、堵漏与加固的第一批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新型材料“整装待发”,发往了山东能源集团、铁法能源等企业,订单金额共计466万元,迎来“开门红”。
    回望过去,京润矿安乘风破浪,迎难而上,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安全可靠,为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书写了生动篇章。
    “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并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上。” 王新宇表示,接下来,企业将不断发挥产业和专业优势,专注于煤矿井下新材料的研发与创新,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吸引众多在新材料领域具有技术领先、市场占有率高和发展潜力大的优秀企业共同构建新材料产业高地,让各类先进优质创新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为高新区推动产业链的“建圈”与“强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