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行动力度”提升“民生温度” ——高新区扎实推进“双报到双服务双融入”工作走深走实
“现在日子变好了,生活环境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这些都离不开高新区这点娃娃们对我们老人的关心和照顾”。
今年66岁的郭在柱是一名老党员,家住罕台镇庆丰社区,在跟记者谈话时,他眼睛里“闪着光”。
“前几年,小区里夜灯经常‘失明’,对于我们居民来说,夜间行走既不安全也不方便,高新区工作人员在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组织了‘翻新队’,给所有路灯恢复了‘光明’。” 提起这项举措,郭老赞不绝口。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需要党员、干部当好人民群众的知心人,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知民之所想、察民之所虑、亲民之所爱、为民之所需。

去年以来,鄂尔多斯高新区以满足群众需求为目标,深化“双报到双服务双融入”(以下简称“三双”)工作机制,坚持以党建引领凝聚下沉党员力量,以办好民生实事为立足点、出发点,发扬“严”和“实”的作风,把群众的“心上事”当成“上心事”,以“民声”定“民生”,以“行动力度”提升“民生温度”。
为有效贯彻落实“三双”工作机制,高新区党工委第一时间到结对共建社区——东胜区罕台镇庆丰社区报到,签订《党组织结对共建协议书》,制定“三双”工作实施方案,迅速成立以高新区党工委书记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并组织高新区机关、国企21个党支部根据自身职能优势列出“资源清单”,对接社区“需求清单”,充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明确共建内容、推进措施以及责任人、完成时限等,形成“项目清单”,建立“有组织、有人员、有项目、有机制”的“四有”工作模式,为居民提供“定制服务”。
今年82岁的张学花,儿子患有重大疾病,且生活不能自理,无独有偶,84岁的武美花同张学花的情况相差无几。她们在经历了丧偶和疾病的折磨后,对摆脱贫困、体面生存的渴望,如大旱之望云霓。
高新区工作人员在了解这一情况后,摸清找准“需求点”,迅速登门拜访,为老人们筹备了血压仪,并不定期为她们送去米、面、油和生活必需品。
“真的是太感谢你们了,让我们的日子有了盼头。”老人们激动地说。
百姓的愁盼事,往往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的是教育、医疗、住房等基本民生问题,有的是环境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等发展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党员干部不能坐而论道,而要起而行之。

高新区秉承“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理念, 围绕群众需求和“急难愁盼”问题,积极与社区沟通,召开结对共建座谈会4次,党的理论政策宣讲会4次,主题系列活动20次。帮助社区改造篮球场和修缮围墙及排水设施,维修楼房区二期50盏太阳能路灯和100扇防盗门,硬化居民区巷道4000平米。更换老旧监控设施,旱厕改水厕两处,安装了儿童滑梯、漫步机、室内跑步机等室内外健身器材35件,建设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桩两处。常态化组织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596人次,开展志愿服务1220余次。高新区通过项目清单打通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末梢神经”,确保党的组织优势有效转变成参与社区基层治理的有力举措。

做好困境儿童的结对帮扶工作,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儿童的良好社会氛围,是高新区要做的“分内之事”,也是“必然之事”。
“这个书包喜欢吗?”当高新区党员干部将新买的学习用品送到小新(化名)的手上时,孩子乐翻了天。原来,小新的父母患有智力障碍,且家境窘迫,她时常向往开学时有新书包、新鞋、新课外读物。
“谢谢叔叔阿姨们的礼物,我非常喜欢。”
这些举措,只不过是高新区积极点亮困境儿童“微心愿”,答好民生“幸福卷”的缩影。截至目前,高新区已向33名贫困学生捐赠助学金8万元,认领助学微心愿590余次。

与此同时,高新区组织293名党员主动认领居民“微心愿”,帮助患有重大疾病、行动不便的社区居民以及留守老人、儿童和孤寡老人解决实际生活困难问题,并将志愿服务活动与业务工作相结合,开展了“立足岗位作贡献”“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等,用心办实事解民忧,累计解决各类问题1280余件。通过群众“许愿”,党员“认领”,搭建了党员和居民群众之间的“暖心桥”,让居民切实感受到家门口的变化。
“三双”工作开展以来,高新区以“时时放心不下”的牵挂,拿出实招硬招,下足“绣花功夫”,真正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得到了居民群众的一致“点赞”。
办好关键小事,解决民生大事,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下一步,高新区将持续聚焦民生“头等大事”“关键小事”,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完善民呼我应、接诉即办快速响应机制,紧盯群众“急难愁盼”,扎实推进“三双”工作走深走实,努力在现代化幸福暖城建设新征程中书写一份高质量民生答卷。